跳至主要内容

如何让100台计算机同时为你计算同一道算术题?——分布式计算Hadoop配置及实践(一)

假如你有一个比较复杂的算术题,用1台普通计算机需要计算3个月才能出结果,有什么办法可以让它能在1天内出结果呢?
比较“廉价”的方式可能是用100台普通计算机搭建一台“超级计算机”,让100台计算机同时计算,那么理论上1天就可以完成。
Apache Hadoop 是一个分布式计算框架,你只需要定义如何将一个计算任务拆分(Map)以及如何将各个分任务的结果合并(Reduce),剩下的事情比如如何协调100台计算机一起工作,如何保证即使某一台计算机中途坏掉了也不会影响整个工作等,都由 Hadoop 帮你代劳。Hadoop 同时也是一个分布式的基础架构,在其基础上有:

  • HDFS 分布式储存
  • HBase 分布式NoSQL数据库
  • Nutch 分布式全文搜索

等等一大堆重量级产品,这些都是构建一个大型应用所必须的基础设施。@ivarptr

这里我简单介绍基本的 Hadoop 系统的搭建方法,Hadoop 在运行时由5个程序组成:
1个NameNode,用于管理命名空间以及客户端对文件的访问;
1个JobTracker,用于调度工作以及分配任务(Task);
1个SecondaryNameNode,用于辅助NameNode的工作;
1~N个DataNode 用于数据储存;
1~N个TaskTracker 用于执行任务,DataNode 和 TaskTracker 总是在同一台计算机里运行。

前3个程序一般是分别在三台不同的计算机里运行,为了简单起见下面的例子我会在同一台计算机里运行这3个程序,然后再另外找3台计算机运行DataNode(连同TaskTracker),一共需要4台计算机。结构图如下:


下面是详细的搭建过程

1、下载 Apache Hadoop

到这里 http://hadoop.apache.org/ 下载 HDFS,我使用的版本是 0.20.2,下载回来的一个压缩包就已经包含了上面提到的5个程序。

2、配置 Hadoop
虽然在一个典型的 Hadoop 系统里会有 4种不同角色的计算机,不过我们为了简单起见可以先在某一台计算机编辑好配置文件,然后再分发到其他计算机,这样可以避免一台台地配置浪费时间。

a、编辑 conf/hadoop-env.sh,设置正确的 JAVA_HOME 环境变量,比如
export JAVA_HOME=/usr/lib/jvm/java-6-openjdk (Ubuntu + OpenJDK)
或者
export JAVA_HOME=/usr/lib/jvm (CentOS + OpenJDK)
Tips:不知道是不是我现在使用的版本有 bug,Hadoop 在配置了IPv6的系统中会监听错网络地址,所以需要增加如下一行以屏蔽 java 的IPv6功能:
export HADOOP_OPTS=-Djava.net.preferIPv4Stack=true

b、编辑 conf/core-site.xml

<configuration>
<property>
  <name>hadoop.tmp.dir</name>
  <value>/var/lib/hadoop/hadoop-${user.name}</value>
</property>

<property>
  <name>fs.default.name</name>
  <value>hdfs://192.168.0.10:9000</value>
</property>
</configuration>

第一段设置数据的储存位置(相应的目录当前用户应该有全权限),第二段设置 namenode 服务地址,用于跟其他计算机交流。

c、编辑 conf/mapred-site.xml

<configuration>
<property>
  <name>mapred.job.tracker</name>
  <value>192.168.0.10:9001</value>
</property>
</configuration>
这段设置了 JobTracker 的服务地址。

d、编辑 conf/hdfs-site.xml

<configuration>
<property>
  <name>dfs.replication</name>
  <value>3</value>
</property>
</configuration>
这段设置一个文件数据在 Hadoop 系统里冗余多少份,一般设置为3。这样一旦有新的文件数据写入 Hadoop,系统会随机将文件分别写入到3台datanode,这样一旦系统中的某一台datanode坏掉了(比如硬盘或者主板烧了)只需要将这台计算机卸下,再连接一台新的计算机到网络即可,数据会自动复制以保证始终有3份数据。这也是分布式储存系统维护方便的原理(请忘掉硬盘阵列吧)。

e、编辑 /etc/hosts
由于 Hadoop 有时会使用 hostname 访问系统中的其他计算机,而 hostname 有时会解析错误,所以比较笨的方法是在 /etc/hosts 里增加每一台计算机的名称和IP地址。比如:
192.168.0.10    master
192.168.0.100    data001
192.168.0.101    data002
192.168.0.102    data003

3、复制已配置好的 Hadoop 到每一台计算机

首先要保证从 namenode 计算机能够使用key方式登录(即无密码登录)到其他的每一台计算机(包括1台自己和3台datanode),实现的方法是在 namenode 计算机使用 ssh-keygen 命令生成key,对于Fedora linux发行版可能还需要运行 ssh-add 命令,然后使用 ssh-copy-id 的方法把这个key复制到每一台计算机,然后你至少使用 ssh 登录一次所有计算机(包括自己)。因为这是属于 ssh 的内容,具体的方法请查阅 ssh 相关文章。
然后就可以使用 scp 命令复制配置好的 Hadoop 程序到每一台 datanode 计算机了,Hadoop 程序的存放位置必须一致,比如在 namenode 计算机中Hadoop程序位于 /usr/local/hadoop,那么其他计算机也应该存放在这里。

4、设置 namenode 特有的配置
因为我们可以在 namenode 控制所有计算机的 Hadoop 启动或者关闭,所以需要列出有哪些计算机是受控制的。
a、编辑 conf/master 文件,写入如下1行
192.168.0.10
这一行表示要启动的 secondaryNameNode 位于 192.168.0.10 这台计算机(共 nameNode 同一台)
b、编辑 conf/slaves 文件,写入如下3行
192.168.0.100
192.168.0.101
192.168.0.102
这表示当前 Hadoop 系统一共有3台datanode以及他们的IP地址。

5、格式化 namenode
这一步只需做一遍,切换到 Hadoop 程序目录,运行:
$ bin/hadoop namenode -format

6、启动 hadoop
$ bin/start-dfs.sh
这时应该看到启动了 namenode, secondaryNamenode 以及3个 datanode。
$ bin/start-mapred.sh
这时应该看到启动了 jobTracker 和 3个taskTracker。
上面的两个命令也可以用一个命令代替:bin/start-all.sh

7、测试一个分布式计算
在 Hadoop 程序目录里附带了一个统计一个文件里每个单词出现次数的示例,我们将会用它来测试。
首先你需要准备几个纯文本文件(比如有文件 /tmp/text/hello.txt 和 /tmp/text/world.txt ),把他写入到 Hadoop。
$ bin/hadoop fs -copyFromLocal /tmp/text text
这样就会在 Hadoop 里创建了一个 text 文件夹,并且把 hello.txt 和 world.txt 复制到其中了。可以运行 ls 命令查看 Hadoop 里面的文件:
$ bin/hadoop fs -ls

然后运行示例程序
$ bin/hadoop jar hadoop-0.20.2-examples.jar wordcount text text-output
运行完毕之后使用 ls 命令可以查看运行结果:
$ bin/hadoop fs -ls text-output

你可以根据示例的源码修改成自己的程序,并且运行测试一下。

8、Web 监控页面
访问 http://192.168.0.10:50070 可以查看 namenode 的总体运行情况以及已连入的 datanode 列表
访问 http://192.168.0.10:50030 可以查看 jobTracker 的运行情况以及各个 taskTracker 的运行情况和日志

9、关闭Hadoop系统
$bin/stop-all.sh

10、如何新增加一台 datanode 到系统
如果某台 datanode 重启了,为了让它重新加入 Hadoop 系统,需要在 datanode 计算机上运行:
$ bin/hadoop -daemon.sh start datanode
假如系统需要扩容或者换了一台新机器,这时需要把之前配置好的 Hadoop 复制过来,然后运行上面一行命令即可。假如新增了IP地址或者IP地址发生改变,记得还要在 conf/slaves 文件里作相应的增改。

11、遇到问题?
需要成功配置 Hadoop 可能会有些难度,因为除了程序问题之外,还牵涉网络配置以及ssh登录设置,这些都要求你对 Linux 有比较熟悉的了解。如果遇到问题,最好的解决方法是查看 Hadoop 的日志,一般来根据日志提供的线索都能把问题解决。或者 follow me @ivarptr

参考资料:
Hadoop中文文档
http://hadoop.apache.org/common/docs/r0.20.2/cn/index.html

Hadoop 命令手册
http://hadoop.apache.org/common/docs/r0.20.2/cn/commands_manual.html


Running Hadoop On Ubuntu Linux (Single-Node Cluster)
http://www.michael-noll.com/tutorials/running-hadoop-on-ubuntu-linux-single-node-cluster/

Running Hadoop On Ubuntu Linux (Multi-Node Cluster)
http://www.michael-noll.com/tutorials/running-hadoop-on-ubuntu-linux-multi-node-cluster/

评论

此博客中的热门博文

在家用PC里体验 FreeBSD 8.1(上)

F reeBSD ( http://www.freebsd.org/ ) 是一个开源免费的操作系统,最早接触FreeBSD是约7年前在 @hplcsz 挂bbs的服务器,后来很少关注了,最近接触到 Apple 的 MacOS 和 iOS (基于FreeBSD衍生出来的操作系统)联想起FreeBSD项目,才发现它已经更新到8.1版了。 恰好家里多出一台电脑暂时没有用,于是尝试用FreeBSD 8.1配置一台适合家用的电脑(用来看看新闻灌灌水的那种),于是有了如下一篇文章。 (注:这里假设读者已经有一定的Linux/BSD基础) 首先访问 FreeBSD 项目的官方网站,下载 FreeBSD 8.1的安装镜像文件( ftp://ftp.freebsd.org/pub/FreeBSD/releases/i386/ISO-IMAGES/8.1/ ),这里提供CD版、DVD版和U盘版,考虑到我有DVD刻录机,所以下载了DVD版。 下载过程是一个漫长的等待,期间强烈推荐阅读一下官方的《FreeBSD使用手册》(中文版,以下简称《使用手册》)( http://www.freebsd.org/doc/zh_CN.GB2312/books/handbook/index.html ),如果对Linux/BSD不是很熟悉,前3章是很有必要阅读的,否则会被折腾到2012年。等待DVD镜像下载完,大概已经看到第10章了。 1、安装 FreeBSD 8.1 刻录下载回来的DVD镜像文件,从光驱启动然后选择“Quick模式”即开始安装过程。结合《使用手册》一般没有多大问题,因为这篇文章重点是如何搭建家用PC的环境,所以具体的安装过程这里就省略了。小技巧: A、 FreeBSD 必须安装在主分区,在安装之前你必须腾出一个至少10来GB的主分区。 B、 当安装问你是否安装“Ports(相当于软件商店、软件中心)”时,要选择“YES”。 C、 当安装接近完成时,程序会问你 “Would you like to browse the collection now?“,这一步是问你是否安装DVD上附带的软件,选择Yes,然后把下面这两个大块头选中,这样能避免从网络下载桌面环境的安装文件,节省时间和网络流量,减低碳排放: + X11/xorg-7.5 + gnome/gnom

在家用PC里体验 FreeBSD 8.1(下)

在 上一章 讲到如何配置 gnome 桌面环境以及 firefox 浏览器,很快你会发现上网时不能播放 flash,这是因为 Adobe Flash 没有提供 FreeBSD 版本,为了运行这类没有开源只有编译好的 Linux 版程序,我们需要安装一个 Linux 二进制兼容包。[注1] 1、安装 Linux 二进制兼容包 为了确保安装顺利,最好把 FreeBSD Ports 更新一下。[注2] # portsnap fetch 第一次运行这个命令会下载最新的 Ports Collection,大概半小时左右下载完,然后展开安装文件: # portsnap extract 使用 portsnap update 命令更新已安装的 Ports: # portsnap update 这样更新就完成了。下面开始安装 Linux 二进制兼容包,[注3]先开启 Linux KLD 模块: #kldload linux 如果希望 Linux 兼容支持在系统初始化过程中自动启用,则应在 /etc/rc.conf 中增加: linux_enable="YES" 可以使用 kldstat 命令检查KLD模块是否已经加载成功(以百分号开头的命令表示可以用普通帐号操作,下同): % kldstat 如果看到 linux.ko 字样则表示加载成功。下面还要安装 Linux 运行时库, # cd /usr/ports/emulators/linux_base-f10 # make install distclean 这又是一个漫长的等待过程,运行完毕之后还要挂载 Linux 进程文件系统,使用如下命令: # mount -t linprocfs linproc /usr/compat/linux/proc 如果希望机器启动时自动挂载,需要在文件 /etc/fstab 里面加上这一行 linproc    /usr/compat/linux/proc  linprocfs   rw  0   0 2、安装浏览器 Flash 插件 [注4] 我们开始下载安装 Flash 的 Linux 版插件: # /usr/ports/www/linux-f10-flashplugin10 # make install c

全新 CentOS 5.5环境挂WordPress3

本文目标:在全新的 CentOS 5.5 (32位)里安装 1、apache 2.2+ 2、mysql 5.1+ 3、php 5.3+ 4、wordpress 3 + 安装 apache, mysql, php apache 2 可以使用 yum 安装。 而 mysql 和 php 由于CentOS源的版本太旧了,所以需要添加另外一个源。这里选用的是 REMI 源,直接下载这个rpm包: http://rpms.famillecollet.com/enterprise/remi-release-5.rpm 安装这个包然后就可以安装 httpd和php了 yum --enablerepo=remi install httpd php php-common 安装php5的附加模块 yum --enablerepo=remi install php-pear php-pdo php-mysql php-pgsql php-pecl-memcache php-gd php-mbstring php-mcrypt php-xml 启动httpd服务之后,在 /var/www/html 里创建一个PHP测试文件比如 test.php,里面写入如下内容 <?php phpinfo(); ?> 浏览一下这个页面 http://localhost/test.php,如果出现PHP测试页面的话就说明 apache 和 php 已经安装成功了。 安装mysql yum --enablerepo=remi install mysql 安装完毕之后登录到 mysql 创建一个名字为 blog 的数据库,添加一个访问帐号。 安装 wordpress 下面开始安装 wordpress 了,首先到官网下载最新版的 wordpress ,然后解压到  /var/www ,要注意因为 apache 会以 root 帐号权限运行,所以为了减少麻烦,最好切换到 root 帐号再做刚才的解压操作以及下面的所有步骤。解压之后形成 /var/www/wordpress 目录,然后把该目录下面的 wp-content 添加其他人写入权限,即 chmod o+w wp-content 因为这个目录是用来存放主题、上传附件等可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