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内容

使用 Jetty 7 搭建虚拟主机

同 Tomcat 一样,Jetty 也是纯 Java 的 Web 服务器和 Servlet 容器。跟 Tomcat 不同的是 Jetty 本身模块化机制,最基本模块的只负责网络 IO 和 HTTP 协议,所以程序运行效率非常高。很多程序都会嵌入 Jetty 以提供 HTTP 服务,比如一些提供 HTTP 接口的 NoSQL、分布式文件系统和全文索引引擎等产品,还有 Google 的 App Engine (java版)也使用 Jetty 提供 Web 服务,另外 Jetty 的 Comet 特性经常用于实现实时数据通信。
除此以外,Jetty 也能够以 Standalone 形式运行,可以很轻巧地实现搭建多(Java web application)站点服务。
下面以在一台服务器(只有一个公网IP地址)上搭建 abc.com,xyz.com 作为例子讲解搭建及配置过程。

1、下载 Jetty 7
Jetty 7 的各个部分包括:Core Web Server (HTTP & Websocket),Core Servlet Container,JNDI, JMX, OSGi, JASPI modules 都是单独提供,所以为了简单起见,可以下载一个整合包:


  • JETTY_VERSION=7.0.2.v20100331
  • wget http://download.eclipse.org/jetty/$JETTY_VERSION/dist/jetty-distribution-$JETTY_VERSION.tar.gz
  • tar xfz jetty-distribution-$JETTY_VERSION.tar.gz
  • cd jetty-distribution-$JETTY_VERSION
  • java -jar start.jar
这样你就已经完成下载和运行 Jetty 了,试试访问 http://localhost:8080/。

2、Jetty 的配置
Jetty 的主目录里有几个比较重要的目录:
  • contexts 存放各个 web app 的配置文件
  • contexts-avaiable 存放各个暂时不使用的 web app (一般是自带的示例)的配置文件
  • etc jetty程序本身的配置文件
  • webapps 存放各个 web app 的具体资源文件,即 war 压缩包。
当使用 java -jar jetty 这样的方式启动 Jetty 时,实际上使用的是 etc/jetty.xml 这个配置文件启动,相当于 java -jar jetty etc/jetty.xml,可以指定 etc 里面的一个或多个配置文件,比如 java -jar jetty etc/jetty.xml etc/jetty-jmx.xml,一般来说用默认配置(etc/jetty.xml)就足够了。
可以尝试打开并阅读这个文件,里面的内容比较容易理解,主要定义了两个定时监控文件变化的目录:contexts 和 webapps,在 Jetty 运行的状态下添加、删除或修改这两个目录的内容都会导致 Jetty 重新加载相应的 web app,这个特性可以实现 web app 的热部署,需要注意的是这种热部署是针对整个 web app的,更改web app里面的资源文件并不会导致 context reload,所以这点跟 Tomcat 是有区别的。

在生产环境中最好先清除 Jetty 发行包自带的示例,方法是把 webapps 目录里面的文件全部删除,把 contexts 里面的所有文件删除或者移动到 contexts-avaiable 里。

3、开始部署 abc.com 和 xyz.com
a、先把这两个 web app 的资源文件放置在 Jetty启动者有访问权限的目录,比如
/var/www/abc
/var/www/xyz
b、 在 contexts 目录创建 abc.xml,内容如下:

<?xml version="1.0"  encoding="ISO-8859-1"?>
<!DOCTYPE Configure PUBLIC "-//Jetty//Configure//EN" "http://www.eclipse.org/jetty/configure.dtd">
<Configure class="org.eclipse.jetty.webapp.WebAppContext">
  <Set name="contextPath">/</Set>
  <Set name="resourceBase">/var/www/abc</Set>
  <Set name="virtualHosts">
    <Array type="String">
      <Item>abc.com</Item>

      <Item>xyz.com</Item>

    </Array>
  </Set>
  <!-- disable cookies
  <Get name="sessionHandler">
     <Get name="sessionManager">
        <Set name="usingCookies" type="boolean">false</Set>
     </Get>
  </Get>
  -->
</Configure>
c、再创建 xyz.xml,内容跟 abc.xml 几乎一样,只需把“abc”改为“xyz”就可以了。

4、测试
在 /etc/hosts 里加入两行
abc.com  127.0.0.1
xyz.com    127.0.0.1
然后可以在浏览器里分别访问 http://abc.com 和 http://xyz.com。


参考资料:
http://wiki.eclipse.org/Jetty/Starting/Downloads
http://wiki.eclipse.org/Jetty/Reference

评论

此博客中的热门博文

在家用PC里体验 FreeBSD 8.1(上)

F reeBSD ( http://www.freebsd.org/ ) 是一个开源免费的操作系统,最早接触FreeBSD是约7年前在 @hplcsz 挂bbs的服务器,后来很少关注了,最近接触到 Apple 的 MacOS 和 iOS (基于FreeBSD衍生出来的操作系统)联想起FreeBSD项目,才发现它已经更新到8.1版了。 恰好家里多出一台电脑暂时没有用,于是尝试用FreeBSD 8.1配置一台适合家用的电脑(用来看看新闻灌灌水的那种),于是有了如下一篇文章。 (注:这里假设读者已经有一定的Linux/BSD基础) 首先访问 FreeBSD 项目的官方网站,下载 FreeBSD 8.1的安装镜像文件( ftp://ftp.freebsd.org/pub/FreeBSD/releases/i386/ISO-IMAGES/8.1/ ),这里提供CD版、DVD版和U盘版,考虑到我有DVD刻录机,所以下载了DVD版。 下载过程是一个漫长的等待,期间强烈推荐阅读一下官方的《FreeBSD使用手册》(中文版,以下简称《使用手册》)( http://www.freebsd.org/doc/zh_CN.GB2312/books/handbook/index.html ),如果对Linux/BSD不是很熟悉,前3章是很有必要阅读的,否则会被折腾到2012年。等待DVD镜像下载完,大概已经看到第10章了。 1、安装 FreeBSD 8.1 刻录下载回来的DVD镜像文件,从光驱启动然后选择“Quick模式”即开始安装过程。结合《使用手册》一般没有多大问题,因为这篇文章重点是如何搭建家用PC的环境,所以具体的安装过程这里就省略了。小技巧: A、 FreeBSD 必须安装在主分区,在安装之前你必须腾出一个至少10来GB的主分区。 B、 当安装问你是否安装“Ports(相当于软件商店、软件中心)”时,要选择“YES”。 C、 当安装接近完成时,程序会问你 “Would you like to browse the collection now?“,这一步是问你是否安装DVD上附带的软件,选择Yes,然后把下面这两个大块头选中,这样能避免从网络下载桌面环境的安装文件,节省时间和网络流量,减低碳排放: + X11/xorg-7.5 + gnome/gnom...

日志工具 SLF4J 的来龙去脉

J ava 界里有许多实现日志功能的工具,最早得到广泛使用的是 log4j ,许多应用程序的日志部分都交给了 log4j,不过作为组件开发者,他们希望自己的组件不要紧紧依赖某一个工具,毕竟在同一个时候还有很多其他很多日志工具,假如一个应用程序用到了两个组件,恰好两个组件使用不同的日志工具,那么应用程序就会有两份日志输出了。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 Apache Commons Logging  (之前叫 Jakarta Commons Logging,JCL)粉墨登场,JCL 只提供 log 接口,具体的实现则在运行时动态寻找。这样一来组件开发者只需要针对 JCL 接口开发,而调用组件的应用程序则可以在运行时搭配自己喜好的日志实践工具。 所以即使到现在你仍会看到很多程序应用 JCL + log4j 这种搭配,不过当程序规模越来越庞大时,JCL的动态绑定并不是总能成功,具体原因大家可以 Google 一下,这里就不再赘述了。解决方法之一就是在程序部署时静态绑定指定的日志工具,这就是  SLF4J  产生的原因。 跟 JCL 一样,SLF4J 也是只提供 log 接口,具体的实现是在打包应用程序时所放入的 绑定器 (名字为 slf4j-XXX-version.jar)来决定,XXX 可以是 log4j12, jdk14, jcl, nop 等,他们实现了跟具体日志工具(比如 log4j)的绑定及代理工作。举个例子:如果一个程序希望用 log4j 日志工具,那么程序只需针对 slf4j-api 接口编程,然后在打包时再放入 slf4j-log4j12-version.jar 和 log4j.jar 就可以了。 现在还有一个问题,假如你正在开发应用程序所调用的组件当中已经使用了 JCL 的,还有一些组建可能直接调用了 java.util.logging,这时你需要一个 桥接器 (名字为 XXX-over-slf4j.jar)把他们的日志输出重定向到 SLF4J,所谓的桥接器就是一个假的日志实现工具,比如当你把 jcl-over-slf4j.jar 放到 CLASS_PATH 时,即使某个组件原本是通过 JCL 输出日志的,现在却会被 jcl-over-slf4j “骗到”SLF4J 里,然后 SLF4J 又会根据绑定器把日志交给具体的...